《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引言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工作枯竭”等[1],最早由美国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提出。“职业倦怠”是在工作压力持续加重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自身丧失对工作的热情,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否定自己工作的价值,这一现象已成为很多职业常见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2],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普通高校,鲜有对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群体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研究。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等因素与普通高校有显著差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及拥有的社会支持等方面也与普通高校教师有明显不同[3]。加之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北京、上海等内地相比,在人口、地缘结构、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必将影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新疆电大)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现状。因此,明确当前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探究其与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切实帮助新疆电大系统教师积极面对职业倦怠问题,为管理层提出切实可行的尽量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这对新疆电大预防和降低教师职业倦怠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向开放大学转型的综合改革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从新疆电大办学系统15 个地州市电大专兼职教师中随机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专业性质、讲授课程类型、是否兼任行政职务等(表1)。 基于此,发放问卷158份,剔除作答不完整和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的无效问卷,收回102 份有效问卷。 表1 教师基本情况分布表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岁)学历职称专业性质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教龄(年)讲授课程类型类别男 女≤30 31-40 41-50≥51本科硕士博士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文科理科工科农科是 否1-3 4-6 7-9 10-15>15公共课专业课样本数(n)34 68 19 33 35 15 68 33 1 33 39 29 1 58 32 11 1 79 23 24 8 12 12 46 33 69百分比(%)33.3 66.7 18.6 32.3 34.3 14.7 66.7 32.4 0.9 32.3 38.2 28.4 0.9 56.8 31.3 10.7 0.9 77.5 22.5 23.5 7.8 11.8 11.8 45.0 32.3 67.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Maslach等编制,李超平等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通用表(MBI-GS)。该量表由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personal accomplishmen)三个维度15 个条目组成。采用7 点记分,1 代表“从不”,7 代表“每天都有”,频率由低到高,其中成就感低落维度的所有题目采用反向计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情绪衰竭是指情绪情感上过度消耗造成的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中的人际关系维度,是指以消极、冷漠、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个人成就感低落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4]。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22.0软件,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检验。 二、调查结果 (一)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表2) 表2 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人口学变量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平均分15.53±5.18 18.78±4.44 38.29±9.07低(%)58.5 1.0 16.1中(%)34.3 4.1 30.3高(%)7.1 94.9 48.4 表2结果显示,分别有41.4%、99%、46.4%的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成就感低落现象。尤其是去个性化现象高达99%。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 (二)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分量表的得分情况 本研究职业倦怠3 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成就感低落(3.90 ± 1.01)分,去个性化(3.75 ±0.88)分,情绪衰竭(3.11 ± 1.03)分。 (三)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统计分析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授课类型上的差异如下(表3)。 表3 职业倦怠在性别、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授课类型上的差异比较(M ± SD)(M ± SD)(M ±SD) (M ± SD)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 成就感低落 总量表 性别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授课类型男 女t p是 否t p公共课 专业课 t p 34 68 79 23 33 69 3.02 ±1.46 3.16 ±1.27 1.02 0.149 3.62 ±1.80 3.82 ±2.03 0.79 0.428 3.69 ±1.79 4.00 ±1.95 0.33 0.186 3.41 ±1.79 3,82 ±2.03 2.03 0.051 3.99 ±2.07 3.11 ±2.19 4.05 0.000 3.68 ±1.99 3.78 ±1.91 0.51 0.608 3.69 ±1.78 4.00 ±1.94 1.70 0.091 4.15 ±2.00 3.21 ±1.27 4.50 0.000 3.77 ±1.96 3.94 ±1.86 0.97 0.331 3.37 ±1.67 3.66 ±1.75 1.74 0.084 3.92 ±1.96 3.38 ±1.83 4.53 0.000 3.71 ±1.91 3.91 ±1.91 1.23 0.022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 成就感低落 总量表 经t 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是否兼任行政职务上,教师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p <0.001)、成就感低落(p<0.001)、总量表(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兼任行政职务分值显著高于不兼任行政职务的分值。其余效应均无显著性差异。 统计分析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年龄、学历、工作内容上的差异如下(表4)。 表4 职业倦怠程度在年龄、学历上的差异比较年龄(岁)≤30 31-40 41-50≥51 F p 19 33 35 15(M ±SD)3.06 ±1.29 3.19 ±1.52 3.07 ±1.36 3.15 ±0.87 0.25 0.859(M ±SD)3.64 ±1.73 3.76 ±2.03 3.81 ±2.07 3.79 ±1.85 0.16 0.924(M ±SD)3.65 ±1.67 3.76 ±1.88 4.07 ±2.06 4.11 ±1.81 1.59 0.190(M ±SD)3.45 ±1.56 3.57 ±1.81 3.65 ±1.83 3.68 ±1.51 0.99 0.395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 学历本科硕士博士F p 68 33 1 3.10 ±1.33 3.70 ±1.93 3.89 ±1.91 18.89 0.000 3.21±1.32 3.90 ±2.01 3.94 ±1.88 7.87 0.000 2.20 ±1.64 4.60 ±3.29 5.00 ±2.83 1.60 0.242 2.83 ±1.43 4.07 ±2.41 4.27 ±2.20 0.35 0.708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F = 18.89,p <0.001)、去个性化(F = 7.87,p <0.001)两个维度在学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LSD)发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硕士学历与博士学历(p <0.01)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学历。 统计分析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教龄、职称、专业性质上的差异如下(表5)。 表5 职业倦怠程度在教龄、职称、专业性质上的差异比较教龄(年)1-3 4-6 7-9 10-15>15 F p 24 8 12 12 46(M ±SD)3.10 ±1.21 3.23 ±1.81 3.40 ±1.62 2.69 ±1.10 3.44 ±1.08 2.30 0.058(M ±SD)3.69 ±1.77 4.23 ±2.25 3.96 ±1.94 3.18 ±1.95 2.76 ±1.67 1.92 0.105(M ±SD)3.50 ±1.53 4.36 ±2.12 4.06 ±1.81 3.41 ±1.08 3.18 ±1.77 3.48 0.008(M ±SD)3.45 ±1.56 3.57 ±1.81 3.65 ±1.83 3.68 ±1.51 3.12 ±1.50 0.35 0.791人口学变量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 职称专业性质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F p 文科理科工科农科F p 33 39 29 1 58 32 11 1 3.18 ±1.38 3.30 ±1.37 3.09 ±1.05 3.00 ±0.00 0.93 0.425 3.17 ±1.35 2.98 ±1.02 3.16 ±1.61 3.60 ±0.89 2.04 0.112 3.69±1.76 3.70 ±2.14 3.55 ±1.83 2.60 ±0.89 0.887 0.447 3.89 ±2.04 3.62 ±1.83 3.60 ±1.97 3.20 ±0.44 0.30 0.822 3.72 ±1.77 3.97 ±2.05 3.79 ±1.78 3.20 ±0.83 2.57 0.054 4.09 ±1.99 3.17 ±1.76 3.63 ±1.83 2.60 ±1.14 0.89 0.449 2.83 ±1.43 4.07 ±2.41 4.27 ±2.20 2.93 ±0.57 1.55 0.141 3.71 ±1.79 3.25 ±1.53 3.46 ±1.80 2.80 ±0.82 1.57 0.241人口学变量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就感低落在教龄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3.48,p <0.01)。其余效应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LSD)发现,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得分上,教龄10-15年和15年以上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教龄1-3 年、4-6 年和7-9 年的教师(p <0.01)。其他各教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总体来看,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 在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方面的程度与2006年李兆良等[2]对吉林大学在职教师的调查、2007年朱燕等[5]对上海四所高校在职教师的调查、2010年阎升光等[6]对河北高校在职教师的调查、2011年傅国安等[7]对海南高校教师的调查、2013 年张霞等[8]对西安多所高校教师的调查、2014年果孝文等[9]对北京十所高校教师的调查相比,结果相近且略高于普通高校教师。但在去个性化方面的占比远高于普通高校教师,高过两倍之多。究其原因,这与电大系统目前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是密不可分的。新疆电大的学生皆为非全日制的成人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非常少,师生之间难免有较大的疏离感。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电大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微课、慕课、线上教学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面授辅导等传统教学手段比例不断减少[10]。基于这些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产生及时的反馈呼应和知识传递期间的共鸣,有效的双向交流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联结越来越少,因此久而久之教师就容易出现消极、冷漠、麻木的状态。这一情况应该倍加关注。 (二)调查结果表明,兼任行政职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不兼任行政职务的教师 原因主要在于,兼职教师,也即俗称的双肩挑教师,其工作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行政工作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精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会挤占教师更多教学、科研时间,却又很难在教师专业职称晋升中发挥作用,也难以用显在的、可量化的标准来体现。因此就更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三)调查结果显示,硕士学历与博士学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 这个结果与张霞、果孝文等所调查出的学历越高,职业倦怠发生率越高的结果一致。一方面,可能与本调查中硕、博学历样本偏少有关,另一方面这一结果也确实反映出电大系统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电大成人学生相对于全日制高校学生而言,社会阅历丰富、人格独立,难以像全日制高校学生一样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感、信任感。教师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影响不如全日制高校学生。再者成人学生知识水平较全日制高校学生相对较低,且求学动机功利性强,多集中在提升学历、拿个文凭就好,在求学热情、学业态度方面不如全日制学生积极。硕、博学历教师入职的机会成本更大,在社会比较方面、职业成就、个人价值、社会认同等方面的期待值难免高于本科学历教师。当教师的这种期待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也是电大系统很难留住高学历人才的原因之一。 (四)调查结果还表明,教龄10-15年和15年以上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教龄在10 年以下的教师 这一结果也与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一致。这一教龄段的教师年龄多在35-45 岁之间,大多成了学校教学科研的中间力量,也是其压力最大的阶段。这一时期,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新疆电大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工作量较以往显著增多。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方法、模式甚至教学内容均在不断更新,从多媒体教学到网络视频互动教学、到微课、慕课及模拟仿真教学集成的教学模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11]。教师不仅要积极快速地面对挑战、还要积极调适心理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面对职务晋升、职称晋级、科研经费、学习培训、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竞争,还要面对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家庭责任,会体验到更多工作、学业、生活及家庭的冲突。因此这一教龄段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就会更高。 综上所述,新疆电大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显著高于普通高校。担任多种社会角色的教师、高学历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更明显。因此要在加强电大系统师生联结、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上多下功夫,更要对上述教师群体给予更多关注。 [1]冯进. 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01):51—53. [2]李兆良.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06,19(11):49-52. [3]刘亚警,李红梅,杨扬,李琳,琚泽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型社会中之战略地位研究[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4(01). [4]李永鑫.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8. [5]朱燕.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阎升光,李翠维,朱小茼.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18(11):1331-1332. [7]傅安国,邓军,吴娜.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01):12-17. [8]张霞,王林雪.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0-57. [9]果孝文.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5):43-44. [10]武艳,韩艳辉. 数据驱动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模式要素研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4(02). [11]李春艳,王建虎,蹇轶.“互联网+”时代新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3(03). 引言“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工作枯竭”等[1],最早由美国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于1974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提出。“职业倦怠”是在工作压力持续加重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自身丧失对工作的热情,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否定自己工作的价值,这一现象已成为很多职业常见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2],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普通高校,鲜有对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群体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研究。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等因素与普通高校有显著差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及拥有的社会支持等方面也与普通高校教师有明显不同[3]。加之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北京、上海等内地相比,在人口、地缘结构、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必将影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新疆电大)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现状。因此,明确当前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探究其与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切实帮助新疆电大系统教师积极面对职业倦怠问题,为管理层提出切实可行的尽量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这对新疆电大预防和降低教师职业倦怠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向开放大学转型的综合改革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研究从新疆电大办学系统15 个地州市电大专兼职教师中随机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专业性质、讲授课程类型、是否兼任行政职务等(表1)。基于此,发放问卷158份,剔除作答不完整和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的无效问卷,收回102 份有效问卷。表1 教师基本情况分布表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岁)学历职称专业性质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教龄(年)讲授课程类型类别男 女≤30 31-40 41-50≥51本科硕士博士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文科理科工科农科是 否1-3 4-6 7-9 10-15>15公共课专业课样本数(n)34 68 19 33 35 15 68 33 1 33 39 29 1 58 32 11 1 79 23 24 8 12 12 46 33 69百分比(%)33.3 66.7 18.6 32.3 34.3 14.7 66.7 32.4 0.9 32.3 38.2 28.4 0.9 56.8 31.3 10.7 0.9 77.5 22.5 23.5 7.8 11.8 11.8 45.0 32.3 67.6(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Maslach等编制,李超平等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通用表(MBI-GS)。该量表由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personal accomplishmen)三个维度15 个条目组成。采用7 点记分,1 代表“从不”,7 代表“每天都有”,频率由低到高,其中成就感低落维度的所有题目采用反向计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情绪衰竭是指情绪情感上过度消耗造成的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中的人际关系维度,是指以消极、冷漠、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个人成就感低落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4]。(三)统计方法本研究运用SPSS 22.0软件,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检验。二、调查结果(一)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表2)表2 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人口学变量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平均分15.53±5.18 18.78±4.44 38.29±9.07低(%)58.5 1.0 16.1中(%)34.3 4.1 30.3高(%)7.1 94.9 48.4表2结果显示,分别有41.4%、99%、46.4%的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成就感低落现象。尤其是去个性化现象高达99%。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二)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分量表的得分情况本研究职业倦怠3 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成就感低落(3.90 ± 1.01)分,去个性化(3.75 ±0.88)分,情绪衰竭(3.11 ± 1.03)分。(三)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统计分析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授课类型上的差异如下(表3)。表3 职业倦怠在性别、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授课类型上的差异比较(M ± SD)(M ± SD)(M ±SD) (M ± SD)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 成就感低落 总量表性别是否兼任行政职务授课类型男 女t p是 否t p公共课 专业课 t p 34 68 79 23 33 69 3.02 ±1.46 3.16 ±1.27 1.02 0.149 3.62 ±1.80 3.82 ±2.03 0.79 0.428 3.69 ±1.79 4.00 ±1.95 0.33 0.186 3.41 ±1.79 3,82 ±2.03 2.03 0.051 3.99 ±2.07 3.11 ±2.19 4.05 0.000 3.68 ±1.99 3.78 ±1.91 0.51 0.608 3.69 ±1.78 4.00 ±1.94 1.70 0.091 4.15 ±2.00 3.21 ±1.27 4.50 0.000 3.77 ±1.96 3.94 ±1.86 0.97 0.331 3.37 ±1.67 3.66 ±1.75 1.74 0.084 3.92 ±1.96 3.38 ±1.83 4.53 0.000 3.71 ±1.91 3.91 ±1.91 1.23 0.022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 成就感低落 总量表经t 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是否兼任行政职务上,教师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p <0.001)、成就感低落(p<0.001)、总量表(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兼任行政职务分值显著高于不兼任行政职务的分值。其余效应均无显著性差异。统计分析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年龄、学历、工作内容上的差异如下(表4)。表4 职业倦怠程度在年龄、学历上的差异比较年龄(岁)≤30 31-40 41-50≥51 F p 19 33 35 15(M ±SD)3.06 ±1.29 3.19 ±1.52 3.07 ±1.36 3.15 ±0.87 0.25 0.859(M ±SD)3.64 ±1.73 3.76 ±2.03 3.81 ±2.07 3.79 ±1.85 0.16 0.924(M ±SD)3.65 ±1.67 3.76 ±1.88 4.07 ±2.06 4.11 ±1.81 1.59 0.190(M ±SD)3.45 ±1.56 3.57 ±1.81 3.65 ±1.83 3.68 ±1.51 0.99 0.395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学历本科硕士博士F p 68 33 1 3.10 ±1.33 3.70 ±1.93 3.89 ±1.91 18.89 0.000 3.21±1.32 3.90 ±2.01 3.94 ±1.88 7.87 0.000 2.20 ±1.64 4.60 ±3.29 5.00 ±2.83 1.60 0.242 2.83 ±1.43 4.07 ±2.41 4.27 ±2.20 0.35 0.708人口学变量 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F = 18.89,p <0.001)、去个性化(F = 7.87,p <0.001)两个维度在学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LSD)发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硕士学历与博士学历(p <0.01)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统计分析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在教龄、职称、专业性质上的差异如下(表5)。表5 职业倦怠程度在教龄、职称、专业性质上的差异比较教龄(年)1-3 4-6 7-9 10-15>15 F p 24 8 12 12 46(M ±SD)3.10 ±1.21 3.23 ±1.81 3.40 ±1.62 2.69 ±1.10 3.44 ±1.08 2.30 0.058(M ±SD)3.69 ±1.77 4.23 ±2.25 3.96 ±1.94 3.18 ±1.95 2.76 ±1.67 1.92 0.105(M ±SD)3.50 ±1.53 4.36 ±2.12 4.06 ±1.81 3.41 ±1.08 3.18 ±1.77 3.48 0.008(M ±SD)3.45 ±1.56 3.57 ±1.81 3.65 ±1.83 3.68 ±1.51 3.12 ±1.50 0.35 0.791人口学变量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职称专业性质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F p 文科理科工科农科F p 33 39 29 1 58 32 11 1 3.18 ±1.38 3.30 ±1.37 3.09 ±1.05 3.00 ±0.00 0.93 0.425 3.17 ±1.35 2.98 ±1.02 3.16 ±1.61 3.60 ±0.89 2.04 0.112 3.69±1.76 3.70 ±2.14 3.55 ±1.83 2.60 ±0.89 0.887 0.447 3.89 ±2.04 3.62 ±1.83 3.60 ±1.97 3.20 ±0.44 0.30 0.822 3.72 ±1.77 3.97 ±2.05 3.79 ±1.78 3.20 ±0.83 2.57 0.054 4.09 ±1.99 3.17 ±1.76 3.63 ±1.83 2.60 ±1.14 0.89 0.449 2.83 ±1.43 4.07 ±2.41 4.27 ±2.20 2.93 ±0.57 1.55 0.141 3.71 ±1.79 3.25 ±1.53 3.46 ±1.80 2.80 ±0.82 1.57 0.241人口学变量类别 n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总量表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就感低落在教龄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3.48,p <0.01)。其余效应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LSD)发现,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得分上,教龄10-15年和15年以上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教龄1-3 年、4-6 年和7-9 年的教师(p <0.01)。其他各教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三、分析与讨论(一)总体来看,新疆电大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在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方面的程度与2006年李兆良等[2]对吉林大学在职教师的调查、2007年朱燕等[5]对上海四所高校在职教师的调查、2010年阎升光等[6]对河北高校在职教师的调查、2011年傅国安等[7]对海南高校教师的调查、2013 年张霞等[8]对西安多所高校教师的调查、2014年果孝文等[9]对北京十所高校教师的调查相比,结果相近且略高于普通高校教师。但在去个性化方面的占比远高于普通高校教师,高过两倍之多。究其原因,这与电大系统目前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模式是密不可分的。新疆电大的学生皆为非全日制的成人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非常少,师生之间难免有较大的疏离感。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电大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微课、慕课、线上教学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面授辅导等传统教学手段比例不断减少[10]。基于这些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产生及时的反馈呼应和知识传递期间的共鸣,有效的双向交流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联结越来越少,因此久而久之教师就容易出现消极、冷漠、麻木的状态。这一情况应该倍加关注。(二)调查结果表明,兼任行政职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不兼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原因主要在于,兼职教师,也即俗称的双肩挑教师,其工作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行政工作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精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会挤占教师更多教学、科研时间,却又很难在教师专业职称晋升中发挥作用,也难以用显在的、可量化的标准来体现。因此就更容易引发职业倦怠。(三)调查结果显示,硕士学历与博士学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这个结果与张霞、果孝文等所调查出的学历越高,职业倦怠发生率越高的结果一致。一方面,可能与本调查中硕、博学历样本偏少有关,另一方面这一结果也确实反映出电大系统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电大成人学生相对于全日制高校学生而言,社会阅历丰富、人格独立,难以像全日制高校学生一样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感、信任感。教师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影响不如全日制高校学生。再者成人学生知识水平较全日制高校学生相对较低,且求学动机功利性强,多集中在提升学历、拿个文凭就好,在求学热情、学业态度方面不如全日制学生积极。硕、博学历教师入职的机会成本更大,在社会比较方面、职业成就、个人价值、社会认同等方面的期待值难免高于本科学历教师。当教师的这种期待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也是电大系统很难留住高学历人才的原因之一。(四)调查结果还表明,教龄10-15年和15年以上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教龄在10 年以下的教师这一结果也与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果一致。这一教龄段的教师年龄多在35-45 岁之间,大多成了学校教学科研的中间力量,也是其压力最大的阶段。这一时期,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新疆电大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工作量较以往显著增多。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方法、模式甚至教学内容均在不断更新,从多媒体教学到网络视频互动教学、到微课、慕课及模拟仿真教学集成的教学模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11]。教师不仅要积极快速地面对挑战、还要积极调适心理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面对职务晋升、职称晋级、科研经费、学习培训、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竞争,还要面对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家庭责任,会体验到更多工作、学业、生活及家庭的冲突。因此这一教龄段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就会更高。综上所述,新疆电大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显著高于普通高校。担任多种社会角色的教师、高学历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更明显。因此要在加强电大系统师生联结、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上多下功夫,更要对上述教师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参考文献:[1]冯进. 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01):51—53.[2]李兆良.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06,19(11):49-52.[3]刘亚警,李红梅,杨扬,李琳,琚泽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型社会中之战略地位研究[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4(01).[4]李永鑫.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8.[5]朱燕.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6]阎升光,李翠维,朱小茼.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18(11):1331-1332.[7]傅安国,邓军,吴娜.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01):12-17.[8]张霞,王林雪.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0-57.[9]果孝文.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5):43-44.[10]武艳,韩艳辉. 数据驱动在线学习支持服务模式要素研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4(02).[11]李春艳,王建虎,蹇轶.“互联网+”时代新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3(03).


文章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网址: http://zqgbdsdx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3094.shtml


上一篇: 新时代中心城市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的路径探
下一篇: 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_《医学争鸣》2022年1月起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